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观点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读者来信两则
薛兆丰的一篇有关年夜饭和铁路春运的文章,引 发读者在本网展开了一场大众经济学争鸣。薛兆 丰昨天以《经济学不是愿望大杂烩》一文回应, 再度引起读者商榷。今天我们选登其中两则来 信,以期深化讨论。──编者
2006年2月15日
中国股改迈出重要一步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合伙人艾玛 •戴维 斯:新生效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 管理办法》是中国股市对外开放进程顺理成章的 一步,这表明中国正在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2006年2月10日
中国因素不可小觑
许多大宗商品正处于创纪录高价位。这也许是因 为投资者预期2006年全球(而不光是中国)经济将 表现强劲,但中国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
2006年1月27日
《年夜饭为什么贵》一文引争议
自从本网站发表了中国杭州读者董纯与《年夜饭 为什么贵》作者薛兆丰商榷的来信之后,又有许 多读者给我们来信,与薛兆丰商榷,或者与商榷 者商榷。我们摘选了其中几封来信,试图就中国 春运提价问题展开一场网上讨论。──编者
2006年1月27日
秀水打假案胜诉的里程碑意义
五大国际奢侈品牌联手起诉北京秀水大楼经营者 案最近在上诉中获胜。此案可能为外国企业在华 打假开创了一个新战略,为寻求保护知识产权的 西方公司增添了一种新武器。
2006年1月26日
审视中国银行清理
瑞银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中 国已完成大部分银行清理工作,而且未来清理工 作的经济代价相对较小。关键的一点在于,没有 处理的大量坏账并非经济重组进展缓慢的迹象。
2006年1月26日
与《年夜饭为什么贵》作者商榷
贵网站专栏作家薛兆丰先生在《年夜饭为什么 贵》一文中,直接或以年夜饭类比间接地支持中 国春运火车票涨价。但我认为,春运铁路涨价是 一种不正常也不合理的行为。
2006年1月25日
中国能向印度学什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黄亚生:除非中国大胆 改革,否则今后20年印度很可能会超越中国,但 如果中国因此反思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扬长 弃短,它就会成为印度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2006年1月25日
人民币应“渐进”升值
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戈德斯坦和拉迪:人 民币现在被严重低估,拖累了对全球失衡的调 整,中国政府坚决采用渐进方式,所以一步到位 升值人民币看来还行不通。因此,我们建议采用 折衷做法。
2006年1月24日
全球兴起中文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英国一家著名私校最近 把中文普通话列为必修课,英国传媒立即与中国 经济崛起“挂上钩”。中文真的很快就会成为国 际上的“强势语言”吗?本栏目每周一推出
2006年1月23日
读者来信两则
Capital Economics首席国际经济学家杰索普: 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去年上升了10%左右,而 中国的贸易顺差在美国目前背负的总体逆差中, 仍然只占到很小一部分。
2006年1月19日
扩大内需标与本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到底,刺激 消费还要通过恰当的总量管理政策来平滑经济 波动和企业盈利的变化。2006年的中国消费增 长率应该接近19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真正 值得担心的是,2007年以后,如果经济周期下 降了,如何稳定和扩大消费。
2006年1月18日
为中国“绿色GDP”支招
亚洲智库“全球明天协会”总裁纳伊尔:据估 计,中国每单位GDP能耗是美国3倍,日本9倍。 中国希望在5年里将能源密集度降低20%。那么, 中国应该如何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呢?
2006年1月18日
人口下降不足虑
亚洲首席记者马莱:2005年,日本人口开始下 降,比预期提前了两年;预计中国人口数量也 将在2030年前后开始下降。不少人对人口老龄 化的经济影响深感忧虑,但这种担心无异于杞 人忧天。
2006年1月13日
中国市场:西方科技公司的“虎穴”
麦肯锡上海办事处莫根施特恩:全球高科技行业 的相当大部分未来增长将来自中国。但问题是, 外国科技公司学得会中国市场的“套路”吗?
2006年1月11日
大有大的难处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周其仁: 中石油在不到两 年时间内连续发生了重庆和吉林两次特大恶性安 全事故。除了每次事故各不相同的具体因素以 外,有没有共同的原因呢?(本栏目每周二推出)
2006年1月10日
股市成为企业圈钱之地
读者Alan:有读者来信谈中国股市的问题,最后 归结起来,似乎还是法制不健全。我想这就像一 个孩子犯了错,父母打了孩子几下屁股后照样去 搓麻将,孩子并不知道方向何在,也只好一切照 旧了。
2006年1月4日
股市下跌到底与什么有关?
北京读者尹君、丁岩:常常听到一个似是而非的 说法:中国大陆股市与经济走势背离。但我认 为,股市的升降并不一定与经济的兴衰成正比。
2005年12月30日
解析中国新《公司法》
中国对其《公司法》进行了重大修订。新法规 定,投资者有权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目和其它书面 记录,以加强公司治理。
2005年12月30日
中国高储蓄率的挑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中国储蓄率高不 仅是因为个人储蓄率高,而且企业和政府储蓄率 也很高,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是 提高投资效益和国内需求实现从投资向消费的转 移。
2005年12月28日
油价凭什么大幅上提
读者吴木銮:有些专家认为中国应大幅提高油 价。这种说法很荒唐,无异于要求将中国窝窝头 的价格,提高到每个一美金。
2005年12月23日
2005:新兴市场崛起的一年
除中国外,今年全球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和债市均 表现良好。这样的回报水平通常无法持久。人们 是否有理由相信:新兴市场这次能够避免危机?
2005年12月23日
慈善捐款对企业的益处
《金融时报》吉尔•普利玛:企业应该捐 钱吗?并非每个人都这么想。经济学 家弗里德曼曾断言,企业惟一的社会责任在于利 润最大化。但也有观点认为,慈善涉及“企业的 长期利益所在”。
2005年12月22日
中国仲裁规则应与国际接轨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主席莫石:中国官方以往对 国际商会仲裁资格的拒绝态度是不公平的,而对此 予以认 可的新做法将有助于中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2005年12月22日
应从GDP中减去社会和谐成本
读者刘新疆:请转告谢国忠先生,我非常赞成他 说的NDP的概念。但是,中国的国情又不同于其 它国家,往往中央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 是到了下边就走样。这就是通常说的上有政策下 有对策。
2005年12月16日
美国反腐败法适用中国公司吗?
美国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卡森:依照美国《反海 外腐败法》,贿赂外国政府官员属于违法行为。 该法直接适用于在美上市的50多家中国知名公 司。
2005年12月16日
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十点看法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无意以暴 力手段挑战和颠覆现存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 序─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前中 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昨日在伦敦演 讲时说的一句话。中共资深理论家郑必坚的 “中国和平崛起论”,如今已成 中国对外文宣战略的核心。
2005年12月16日
美国缺席 谁来做庄?
新加坡防务与战略研究所阿查里亚:美国不参加 的东亚峰会可称为“无领袖峰会”,因为中 日等亚洲大国由于相互竞争,难以扮演真正的领 袖角色。
2005年12月15日
“甩卖温州鞋子”不妥
温州读者吴守强:贵网站一文提到,中国国内银 行向外国转让股份就像“甩卖温州鞋子”,并说 温州产品质量靠不住。这段评论让我感到锥心。 请问,基于何种依据?
2005年12月14日
中国:从GDP 到NDP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先污 染,后治理”有可能在中国触发一场严峻的健康 危机。以净国内生产总值(NDP)取代GDP作为经 济与政府绩效衡量标准,可以成为中国发展方式 转变的起点。
2005年12月14日
看戏与贱卖银行之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周其仁:国有银行境外上市, 引起“贱卖银行”的争议。攻之者说,作价偏 低;辩之者不同意,认为没有贱卖。怎样看才对 呢?让我们先从看戏说起吧。 本栏目每周二推出
2005年12月13日
热门文章
1.
美国要如何重塑全球经济?
2.
俄罗斯声称在顿涅茨克击退乌军大规模袭击
3.
美国称准备应对中国的强硬举动
4.
东北经济:漫长的季节,何时等到春天?
5.
法国反对北约在东京设办事处
6.
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继续下降
7.
阿斯利康无惧地缘政治压力押注中国
8.
Lex专栏:俄罗斯产量让沙特无法提升油价
9.
目前经济形势下基金投资策略
10.
不管有没有特朗普,美国社会的崩溃或许都不可避免
|‹
上一页
‹‹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