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中国纪事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单一思维的挑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们的社会充斥了这样的陈词滥调:如果要发展经济,必然破坏生态;社会不安是经济增长的必然后果;只能先物质富裕,才能谈论精神问题;只有稳定,才能发展……
2007年6月28日
熊彼德和蒙古大夫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为FT中文网写了将近一年的专栏,至今才明白:我想分析的并不是社会、政治或经济事务,我想去呈现的是人生。
2007年6月14日
考试人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高考恰如中国社会的缩影,人们陷入了低水准却高强度的竞争:那些毫无意义的焦虑的夜晚,伤害了多少年轻人的创造力啊!
2007年6月7日
日常生活的英雄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如果一个社会的失败者仍能对生活抱有希望,对世界持有温情,仍能珍惜自己曾经相信的原则,他们就是日常生活的英雄和这个社会稳固的基石。
2007年5月31日
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经济人”的身份,给我们带来了20年活力、自由,它比更之前的“政治人”的要愉快得多。但是,我们不是越来越体验到,我们终究是想生活在一个社会里,而不是“一家公司”里。
2007年5月24日
阿瑟•H•史密斯眼中的中国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今天穿西装、坐飞机、讲英语的中国人,和阿瑟•H•史密斯描述的国人仍有类似之处,我们仍勤奋、充满韧性、有活力、仍被强烈的不安全感包围着。
2007年5月17日
另一个周年纪念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除去回归10周年,今年的香港,距离那场永远改变了它命运的1967年骚乱,也正好40周年。香港人对自身认同的寻求正是从那年开始的。
2007年5月10日
遥远的记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俄罗斯的历史多少也映射出"欧洲奇迹"的偶然性,要在多么幸运的情况下,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新闻自由、个人权利才能彼此协调,共同支持一个社会的运转。
2007年4月26日
一个乐观主义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与我隔桌相坐,谈到中国的变化时,他说了一个比喻:“生活在鱼缸里的鱼可能并不知道鱼缸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旁观者可能知道整体感,却又没有生活在其中的真实感受。”
2007年4月19日
价值的真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你对未来中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断询问碰到的每一个人。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虑:中国该如何承担道德与精神彻底崩溃的后果?
2007年4月12日
汕头一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重温晋商、徽商的电视节目与书籍如今热遍神州,但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资本主义精神,它缺乏的是政治上的稳定和法律上的保证。
2007年4月5日
2008年之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毫不担心2008年的奥运会将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但这样一次成功的体育赛事,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生活需要依靠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一个单一事件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2007年3月29日
停止自我原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个社会的美好与否并非是它的整体规模有多么庞大,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否拥有独立的头脑、丰富的内心和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这种意义上,中国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已经过分巨大。
2007年3月22日
不仅仅为了解答李约瑟难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如今世界对中国的乐观是习惯性的,但是,在这种乐观情绪下,事情的真实进展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妙,我们所面临的深刻的挑战也从来没有消失,它们只是被暂时性遗忘了。
2007年3月8日
李约瑟的提问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为什么现代科学在欧洲文明史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是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1942年前往中国时思考的问题之一。
2007年3月1日
十年之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邓小平的价值观来源于他早年的经验,中国要重新获得独立、尊严、秩序。身经政治动荡的他来说,秩序是繁荣的基础,而繁荣则将带来独立与尊严。
2007年2月16日
崭新的传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药在西方的历史早已漫长,伴随着中国人在19世纪开始的史诗般的向全球移民的过程,中药店就像在橱窗里挂满了叉烧与红肠的中餐厅一样,遍布世界各地。
2007年2月15日
一座村庄的故事(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吴仁宝深谙中国社会的运行之道──在纸面与讲话上所传达的一套规则,而在实际操作上,你必须依靠另一套规则。而且,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使第一套规则代表的形式为第二套规则所代表的利益服务。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智慧。
2007年2月1日
一座村庄的故事(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外来者来说,华西村比它所在的江阴市更有诱惑力,吴仁宝则是一个必定被载入历史的传奇。
2007年1月25日
“大国崛起”厌倦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过去两个月中,我一听到“大国”与“崛起”就感到厌倦。中国社会面临的情感与思维上的压缩感,使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公共讨论因此须有更细微的观察力和更精确的表达。
2007年1月18日
没有秘密的崛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的经济崛起没有什么太多的秘密可言,它不过是政府为社会与个人让出部分的空间,被压抑了多年的对物质的渴望,很轻易地引发了广泛的变化。
2007年1月11日
钱穆的中国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传统看起来就像是博物馆中的展品,人们不知道如何赋予它崭新的生命力,尽管人人都觉得需要以此提供我们的社会匮乏的凝聚力。
2007年1月4日
古装武侠连续剧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新的一层掩盖住旧的一层,人们总是站在血迹与尸体上歌唱,没人会记住发生了什么。张艺谋是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理解中国历史的秘密的吗?
2006年12月29日
中国的方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正处于某种历史的十字路口,它取得的成就可能既伟大,也充满了致命缺陷。
2006年12月21日
|‹
上一页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