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中国纪事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阿斯旺尼不相信对埃及前景的悲观看法。他用一九七四年的西班牙作比:在漫长的佛朗哥独裁后,一个民主、进步的时代到来了。
2011年3月3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贫困、腐败、教育、甚至恐怖主义,这些埃及面临的问题,都只是病症”,阿斯旺尼说,“它们都来自共同的病因——政治独裁。而民主是最好的解药。”
2011年2月24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个失败的现代都市,这是我对开罗的第一印象。我认同了布莱德利描述的停滞,开始阅读《亚可比安大厦》。这幢修建于一九三七年的公寓楼的命运,是埃及历史的缩影。
2011年2月17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遍布开罗街头的咖啡馆,在很多时候比清真寺的星月塔尖更能代表开罗精神。它是开罗人休息、发呆、谈论信仰与国家,忘记个人孤独的地方。
2011年2月11日
剑桥杂忆(五)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如何观察、理解、描述中国的巨大转变,是一项艰巨、迷人的工作。而加入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的前提是,我们真的能确立“个人精神”。
2011年1月27日
剑桥杂忆(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不仅不再把自己当作中国社会的改造者,反而以更迫切的态度,融合到中国的现有秩序中。
2011年1月20日
剑桥杂忆(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倘若历史的本质是思想史,是新的价值、意义的确立,而不是五彩缤纷的外部事件,中国真的能代表新的历史力量吗?
2011年1月13日
剑桥杂忆(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些夜晚,我发现自己陷入信心危机,既没有道德勇气直接面对中国社会的困境,也仍没有能力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2011年1月6日
剑桥杂忆(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知识、传统、教养、自然、安静、大把的闲暇,剑桥有我在北京渴望的一切。我期望它能平缓我越来越强的焦躁与无力,给写作注入新的动力。
2010年12月30日
领袖的诱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关于毛泽东与毛泽东时代的反思从未真正开始。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段复杂的历史。它与个人经历混杂在一起,很多人不同程度上都是这场悲剧的共谋者。
2010年12月23日
中兴之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此刻中国,极权所诱惑的不仅是那些崇拜高增长的外来者,也包括中国人自己——人们越是对生活缺乏信心,就越是渴望强无所不管的体制。
2010年12月9日
被扭曲的情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们必须把那些被玷污、扭曲的词汇、情感拯救出来,给它们赋予本来的光彩。精神、思想、知识不仅不是脆弱、无力的,反而是一种永恒的力量。
2010年12月2日
列宁的阴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们总以为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发现个体总是被强大的历史力量和伟大人物的光辉所吸引,而轻易地放弃了个人自由与尊严。
2010年11月25日
圣彼得堡的“迷途狗”?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诗人、学者、艺术家聚集在"迷途狗",他们酗酒、求爱、写诗、画像、争吵……他们称自己是“阿克梅派”——最美好的时代。
2010年11月18日
历史的陷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俄罗斯人似乎陷入这样一种僵局:他们越是对生活缺乏信心,越是渴望强有力的领导人,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就越是加剧了生活的不安全感。
2010年11月11日
停滞的年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从尼克松“水门事件”到奥巴马当选,将近40年过去了,苏联瓦解了,莫斯科的体制也已发生了剧烈变化,但一些东西却顽固地生存了下来。
2010年11月4日
炎热的莫斯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在一个炎热的傍晚来到莫斯科。“一百三十年来最热的夏天”,当地的一份报纸宣称。俄罗斯的气温预测是在一八八零年建立的。
2010年10月28日
莫斯科的年轻人(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一个被宣布为“历史终结”的时代,似乎早已被埋葬的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再度兴起。我在莫斯科的导游小郝,就曾遭到俄国仇外的“光头党”青年的袭击。
2010年9月28日
“我教育了他”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二十年过去了,新俄国的旅程比想象的坎坷得多,一个旧秩序崩溃了,并不意味着新秩序就随之而来。
2010年9月16日
拒绝离去的幽灵(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虽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但毛泽东才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输出。他的革命语录在40年前的西方激进学生中广为流传,艺术家们则把他的形象,带入了全球的美术馆。
2010年7月23日
独特性的诱惑(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们以另一种形式进行“知识分子的背叛”,他们也是此刻中国社会的象征,人们用灵魂换取虚荣,用故弄玄虚来掩饰谎言。
2010年6月17日
独特性的诱惑(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新加坡模式仍令很多人着迷不已,它将政治垄断、高效的市场经济、虚假的传统文化、高科技、消费主义结合在一起,为现代专制者提供新的合法性。
2010年6月4日
独特性的诱惑(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昔日领导人蒋介石曾发表过雄心勃勃的著作《中国之命运》,但他在攻击西方文化时,刻意忽略了孙中山的启蒙思想来自香港,革命是从租界开始的。
2010年5月27日
受困的心(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像是在极度的乐观与悲观之间摇摆。一方面,它在自己的辉煌中自得;另一方面,它又觉得自己被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包围。
2010年5月6日
|‹
上一页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