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科学

世卫组织:新冠无症状传播现象很罕见

世卫组织专家表示,虽然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有可能存在“人传人”,但这种情况很罕见。
2020年6月9日

研究:减少新冠病毒传播,间隔两米远比一米有效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扩大安全距离、佩戴面部和眼部保护装置,能显著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
2020年6月2日

法国检测显示新冠肺炎轻症也可产生中和抗体

法国对160名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轻微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98%的人在一个月后产生了足以中和该病毒的抗体。
2020年5月27日

后浪、“赛先生”和回音室

刘裘蒂:如果决策者把自己困在“回音室”里,那么即使有“赛先生”,也不能避免因人性缺失而造成的灾难。
2020年5月15日

性别偏见阻碍女性从事科学职业

FT的分析显示,世人对男女从事科学相关职业抱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些成见影响学生职业选择并导致女性错过高收入职业。
2020年5月7日

从新冠之灾认识人类理性活动的后坐力

笑蜀:人类越强大,后坐力或者说自我毁灭的风险也就愈猛烈,人类生存系统也就愈刚性,弹性和柔性也就愈匮乏。
2020年4月27日

新冠病毒突变图谱将成为控制疫情的关键

科学家解码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逾1万种基因组,发现到目前为止出现的变异并未改变该病毒的传染性和毒力。
2020年4月26日

数据收集可助我们早日告别抗疫封锁

阿胡贾:走出目前封锁困境的最佳策略是效仿德国和韩国从一开始就采取的行动——收集数据,为制定灵活的对策提供依据。
2020年4月23日

“病毒猎手”利普金批评一些领导人对疫情反应迟缓

影片《传染病》的科学顾问利普金指出,某些政府的连串失策导致新冠病毒以惊人速度在世界传播,而未来可能出现更具破坏性的病毒。
2020年4月21日

科学家:天气转暖有望减缓新冠病毒传播

研究似乎表明,尽管新冠病毒可在任何地方传播,但当湿度较低且温度在5至11摄氏度时,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最有效地传播。
2020年3月26日

研究:新冠病毒可能已经感染了英国半数人口

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将意味着,两个多月来,新冠肺炎在英国的默默传播,已经使得该国获得了显著的群体免疫力。
2020年3月25日

与珍妮弗•杜德纳共进午餐——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

Crispr是现在最先进的DNA编辑方法,其发现者之一珍妮弗谈到了她收到中国科学家贺建奎邮件时的震惊。
2020年2月20日

癌症基因组图谱有望开启个性化治疗时代

科学家预测,未来患者的癌症基因组将被测序,医生会将其与癌症基因组知识库进行匹配,从而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2020年2月6日

疫情、政治与科学—与郑永年教授商榷

余智:中国社会的不足,在于没有充分汲取历史教训、对体制缺陷反思不足,在于“政治启蒙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0年2月3日

科学家因研究工作受到威胁

阿胡贾: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因研究工作威胁到某些人群的利益而受到威胁,即使在民主国家,说出令人不快的真相的学术自由也正在受到侵蚀。
2019年11月27日

意识:科学至今未能解释的谜题

阿胡贾:人类进行了数千年探索,却从未真正理解意识的起源。在实验中让多种理论产生交锋,将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意识的理解。
2019年11月1日

诺贝尔奖和“无用的知识”

刘裘蒂:物理奖得主皮伯斯从不受重视的谜题入手。诺奖的秘密似乎不是急着去当最后的收成者,而是拓荒的先锋。
2019年10月11日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60周年祭

哈福德:5月7日是C.P.斯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发表60周年。这篇演讲的有些话是荒谬的,但它还是点出一些重要的事情。
2019年5月7日

美国科学家恢复断头猪脑部分功能

根据《自然》发表的这项研究,耶鲁大学科学家将人造血液注入被宰杀4小时后的猪脑,成功重启一部分循环和脑电活动。
2019年4月18日

澳顶尖大学与中国签署1亿澳元合作协议

在多所英美大学切断与中国联系之际,蒙纳士大学却与中方伙伴合作,在深圳建立蒙纳士科技转化研究院来孵化其科研成果。
2019年4月18日

寻觅黑洞数百年的科学家们

阿胡贾:黑洞照片令人再度钦佩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我们也应该缅怀数百年来探究黑洞的其他科学家,从牧师约翰•米歇尔开始。
2019年4月15日

七国科学家呼吁暂停生殖系基因编辑

全球知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撰文,呼吁暂停生殖系基因编辑,就相关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建立国际协调框架。
2019年3月15日

常博逸:人工智能将“强化”人类

常博逸接受采访表示,在“奇点”到来之前,便携式、个人化的人工智能设备的发展就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与经济。
2019年4月24日

诺奖得主斯特里克兰:我10岁对激光一见钟情

斯特里克兰:我从小就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色,但那时的普遍看法是,这些都是“男生的科目”。这种局面正在改变,但我们的工作还远未完成。
2019年2月20日
|‹上一页‹‹33343536373839404142››下一页